為什麼想說好德文,一定要開始寫作

“Writing is the process by which you realize that you do not understand what you are talking about.” — Farnam Street
「寫作的過程,就是讓你發現自己其實不了解自己在說什麼。」
當我在一篇討論「為什麼不該讓 AI 替我們寫作」的文章中讀到這句話時,立刻想到我的學生。許多學德文的人會說:「我沒有考試的需求,我只想練口說,不想練習寫作。」這樣的想法很常見,尤其對來自亞洲教育背景的學生而言,寫作往往讓人聯想到枯燥、被強迫的文法練習。這樣的抗拒可以理解,但可惜的是,這也往往成為口說進步的一大障礙。
為什麼寫作能幫助你說德文說得更好?
這或許聽起來不太直覺,但事實是:如果你連寫都寫不清楚,那又怎麼可能說得清楚呢?
寫作會讓我們放慢節奏,認真思考想傳達的內容。這個過程會暴露出詞彙、文法或句構上的不足。雖然會有挫折感,但正是這些挑戰讓你真正學會語言。
當學生寫出自己的作文後,我們會一起檢視,錯誤會變得有跡可循。文法不再只是死背,而是慢慢內化。最重要的是,你會開始記住真正想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詞語與句型。
很多學生剛開始寫作時會覺得困難,但當他們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,經過和我一起檢視修改後,常常會很驚訝原來自己可以表達的更清楚、更自然。透過不斷練習,他們也漸漸能掌握文法規則,建立自己的語感,而不是只是「記得答案」。
更重要的是,他們記住的是「自己真的想說的話」,而不是課本裡的例句。
為什麼只靠口說,很難真正進步?
即使你住在德語系國家,我仍然觀察到一個現象:80% 的情況下,只靠口說練習,很難真正提升你的口說能力。
原因很簡單,因為我們再說話時,會自然的選擇那些「已經會的詞和句型」,也就是待在我們熟悉的語言舒適圈裡。日常生活中的打招呼、點餐、問路,雖然都是實用的場景,卻很難幫助你真正鍛鍊語言的表達力與組織能力。
而更深層的練習,像是完整表達自己的想法、感受,甚至是陳述觀點,則需要組織能力、新詞彙與文法應用。如果這些表達沒有被即時修正,那麼錯誤就可能變成習慣。
再者,大部分的德語母語者其實不會特別主動糾正你的錯誤。他們或許能理解你的意思,但不等於你真的說得正確。
而寫作就像是一面鏡子。它讓你看到自己語言的盲點,並提供一個可以慢慢思考、修改與進步的空間。你會主動去查字、嘗試句型、找更合適的表達方式,這些努力都會轉化成你日後口語表達的底層實力。
為什麼做再多文法題,還是不會寫/說正確的德文?
許多德文學習者在學習初期習慣透過大量文法練習來學德文。這在入門階段當然有幫助,但到了 B1 以上的程度,光靠做題目,已經不足以支撐你更高階的語言使用需求。
你需要的不只是選對答案,而是能夠完整說出一個句子、一段話,甚至清楚表達一個想法。
這種「語言產出」的能力,是靠寫作慢慢累積出來的。
就像健身一樣,你不能只看教練示範動作,自己卻從不動手練習,那麼進步的成效自然有限。
感到挫折,其實是你正在進步的訊號
語言學習的過程不會總是順利。你會卡住、會犯錯,也會懷疑自己是不是用錯了方法。但這些感覺,其實都是大腦正在學習「重建語言系統」的證明。
有些人說:「我可以用 AI 幫我寫啊,它寫的比我好多了!」這當然沒錯,但也就像請健身教練幫你舉啞鈴的道理一樣,最後變強的人是教練而不是你。
只有你親自動手寫、親自思考如何表達、親自經歷錯誤與修正,你的語言能力才會真正建立起來。
寫作幫助德文口說的實用行動清單
- 開始寫點東西:可以從短日記、生活觀察或你的想法開始,重點是「持續練習」。
- 遇到不會的詞就查:不要跳過,也不要用英文或中文硬塞。
- 嘗試表達自己真正想說的內容:別只模仿例句,練習說出你自己的觀點。
- 請老師或語伴幫你修改:不要害怕被指出錯誤,這正是你學習的起點。
- 朗讀你修改後的作文:這能幫助你把寫作和口說連結起來。
- 挑戰新文法、新句型:主動嘗試而不是一直重複你已經會的部分。
- 善用 AI,但不要全靠它:它可以協助你,但不能取代你練習的過程。
- 記錄你的錯誤模式:下次寫作時刻意避免,語感會慢慢建立。
重複以上這 8 個步驟:學德文沒有捷徑,穩定累積才是最有效的方法。
想要真正提升德文口說,從寫作開始,是你可以馬上行動的一步。從每天一小段或是每週一篇,搭配有效的反饋與修改,你會發現,說德文這件事開始變得自然、輕鬆、甚至會享受學習的樂趣。
———
如果你正在努力學德文,但總覺得沒什麼進步,或是不確定自己的方法是否適合當下階段,我提供 30 分鐘免費諮詢,幫助你釐清學習盲點,找到真正有效的練習策略。讓你的時間和努力,對齊你的目標,走出屬於你自己的學習節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