loader image
 

B1德國文化10個每個人在德國一定要知道的規定!

May 21, 2021by Mike0
https://de-mike.com/wp-content/uploads/2021/05/germany-5177548_1920-1280x851.jpeg

親愛的「您」而不是「你」,對,不要太大聲,一直好好靠右走? — 德國人熱愛規則,尤其是「舉止禮儀」的規則。針對各種情況都有一條清楚的規則,規定哪些是「允許的」、哪些不是。其他文化的人時常認為這很奇怪,或甚至很複雜。不管他們是不是對的,且一切都與一位名為阿道夫.科尼格男爵有關,讓我們在這篇文章中看個仔細。 鋒在路上。現在他已經在德國幾個禮拜了,他試著要逐漸習慣德國的生活。他一直覺得德語很難。那些冠詞、那些變化,還有那些長長的字詞 — 德語真不簡單。他一邊陷入沈思一邊走過這座城市。他又再一次迷了路,並盯著自己手機裡的城市地圖。 蹦! 鋒嚇了一跳。他沒看到街上有一個老太太而與撞上她。她的包包掉在地上,那位女士開始大聲叫著。 「年輕人,你瞎了眼了嗎?你走錯邊了!」 鋒不知道她在說什麼。他撿起她的包包並向她道歉。 「這邊,妳的包包。對不起,妳還好嗎?」他怯生生地說。 那位女性拿了包包,一句話都沒說,生氣地走了。 鋒不知道的是,他剛剛就觸犯了兩個德國的社交禮儀。因為在德國和陌生人交談要用敬稱「Sie」。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中,正如工作場合或在銀行裡,這是很重要的。就連和年長的人們交談,也務必使用敬稱「Sie」。 當時鋒還不知道這個社交禮儀規則。他的室友晚點必定會向他解釋這點。鋒覺得真的很丟臉,他用了「du」稱呼那位年長的女士。除此之外,麗莎還說德國人走在路上是靠右邊的。要是他當時這麼做了,他就不會撞上那名年長的女性了。德國的效率讓他感到驚訝。他好奇德國人還有哪些社交規範。 「那個Knigge知道這些規定!」麗莎微笑著對鋒說。 「那個Knigge?」鋒大聲地問道,不過麗莎這時已走遠了。 鋒立志要找出這個Knigge。他(der Knigge)似乎知道在德國所有的規則,並且人們都知道他- 他似乎是個網紅? 他在大學裡詢問。他的同學一定知道這個人。大家哧哧地笑了笑。他們送他去圖書館。一個女圖書館員微笑了一下,並給他一本書。 《有關人際往來》  阿道夫.科尼格 男爵  著。 這本鋒拿在手上的書出版自1788年。阿道夫.科尼格 男爵描寫來自不同社交圈的各式各樣的人。可是這又與那些眾多的德國社交規則有什麼關聯呢? 其實沒什麼關聯。Knigge先生當時並不是要寫一本關於良好社交禮儀規範的書。在他去世後,這本書才以「社交禮儀規範書目」聞名。現代Knigge著的社交禮儀規範中被規律地更新,並且說的是有關在私人生活、工作場合中和餐廳裡的行為準則。所有德國人都知道這本書,而且也落實書裡的一些規範。 不論這本社交規範中有沒有提過,這裡有10個標準的德國社交規範是人們無論如何都應該知道的:   1.你或是您?在正式的場合中如果對方明顯較年長或更有威望一點,人們應該對陌生人稱呼您(Sie)。以「你」(du)稱呼對方的話,許多人感覺比較不尊重對方。 2.請安靜!若他們不是在度假或喝了太多啤酒,德國人一般是保持安靜和相當得體的。說話太大聲是很不禮貌,還會打擾到別人/很吵。 3.請準時!德國人都很準時。不管是工作上或私人生活,愛遲到的人的生活會很慘。赴重要的約會大部分的人都會提前五分鐘到,不過就算是私人聚會,他們也不會遲到超過15分鐘。 4.女士優先!如果遇到一群朋友,人們一般會先向女士打招呼,不管認不認識她。這不是用在工作上。職場上打招呼是依照階級。 5.脫下帽子!可以戴軟便帽或鴨舌帽,不過不要在密閉空間裡。誰要是戴著帽子走進一棟房子就應該盡快把帽子脫下。 6.扶著門 – 不是義務,而是禮貌。如果進入一棟建築,而身後還有其他人跟著,人們不應該直接讓門自己關上。為身後的人扶著門在現代是基本的禮儀,就算對方是陌生人。 7.不管是不是在街上、手扶梯上或在河邊 – 德國的用路方向是右邊,連走路也是靠右邊。人們靠右走,好讓其他人能從另一邊通過。一群人佔據一整條街一定會被側目。 8.起身。一群人開心地坐在一起,有其他人走過來,人們會起身打招呼。這是有禮貌且展現尊重。 9.你是腳踏車嗎?在德國,交通通行是有明確規定的。道路是給汽車、人行道給行人,而腳踏車道是給腳踏車的。誰在腳踏車道上行走,馬上就會惹他人生氣,還會被腳踏車騎士怒瞪。 10.接電話禮儀。手機出現以前,電話響起來時,人們不知道誰在電話的另一端。Knigge的社交規範一書中對剛接起電話的答覆有一條清楚的規定:「Hallo?」是很沒禮貌的,因此大部分的德國人尤其在接起話筒時會先報上姓氏。 噢,鋒頭痛了。這麼多規定,還這麼古怪!哎呀,他一定會習慣的啦。在現代Knigge書中還真的有連德國人也覺得奇怪的規定。同時因為這本書是有關風行一時的禮儀,因此被看作有點跟不上時代。 例如最新的版本中還規定… 只准用左手吃麵包。 不准切沙拉。 喝不含酒精的飲料不用乾杯,不過現代的規範更鬆了,因為人們不想把孕婦和禁酒者排除在外。 鋒搖搖頭。諸多規定與政治正確 – 德國人真的很奇怪,他這麼想。 今天時間過得很慢,他學了很多,而且已經累翻了。他幫麗莎和自己各開了一罐啤酒,並乾杯。 「Prost!」鋒對麗莎說。 「啊,鋒!你還沒學到嗎?根據Knigge的書,該說『zum Wohl!』而不是『Prost!』,麗莎笑著說。「此外你在乾杯的時候不該看啤酒,而是看我的眼睛!」...

親愛的「您」而不是「你」,對,不要太大聲,一直好好靠右走? — 德國人熱愛規則,尤其是「舉止禮儀」的規則。針對各種情況都有一條清楚的規則,規定哪些是「允許的」、哪些不是。其他文化的人時常認為這很奇怪,或甚至很複雜。不管他們是不是對的,且一切都與一位名為阿道夫.科尼格男爵有關,讓我們在這篇文章中看個仔細。

鋒在路上。現在他已經在德國幾個禮拜了,他試著要逐漸習慣德國的生活。他一直覺得德語很難。那些冠詞、那些變化,還有那些長長的字詞 — 德語真不簡單。他一邊陷入沈思一邊走過這座城市。他又再一次迷了路,並盯著自己手機裡的城市地圖。

蹦!

鋒嚇了一跳。他沒看到街上有一個老太太而與撞上她。她的包包掉在地上,那位女士開始大聲叫著。

「年輕人,你瞎了眼了嗎?你走錯邊了!」

鋒不知道她在說什麼。他撿起她的包包並向她道歉。

這邊,妳的包包。對不起,妳還好嗎?」他怯生生地說。

那位女性拿了包包,一句話都沒說,生氣地走了。

鋒不知道的是,他剛剛就觸犯了兩個德國的社交禮儀。因為在德國和陌生人交談要用敬稱「Sie」。在非常正式的場合中,正如工作場合或在銀行裡,這是很重要的。就連和年長的人們交談,也務必使用敬稱「Sie」。

當時鋒還不知道這個社交禮儀規則。他的室友晚點必定會向他解釋這點。鋒覺得真的很丟臉,他用了「du」稱呼那位年長的女士。除此之外,麗莎還說德國人走在路上是靠右邊的。要是他當時這麼做了,他就不會撞上那名年長的女性了。德國的效率讓他感到驚訝。他好奇德國人還有哪些社交規範。

那個Knigge知道這些規定!麗莎微笑著對鋒說。
「那個Knigge?」鋒大聲地問道,不過麗莎這時已走遠了。

鋒立志要找出這個Knigge。他(der Knigge)似乎知道在德國所有的規則,並且人們都知道他- 他似乎是個網紅?

他在大學裡詢問。他的同學一定知道這個人。大家哧哧地笑了笑。他們送他去圖書館。一個女圖書館員微笑了一下,並給他一本書。

《有關人際往來》

 阿道夫.科尼格 男爵  著。



這本鋒拿在手上的書出版自1788年。阿道夫.科尼格 男爵描寫來自不同社交圈的各式各樣的人。可是這又與那些眾多的德國社交規則有什麼關聯呢?

其實沒什麼關聯。Knigge先生當時並不是要寫一本關於良好社交禮儀規範的書。在他去世後,這本書才以「社交禮儀規範書目」聞名。現代Knigge著的社交禮儀規範中被規律地更新,並且說的是有關在私人生活、工作場合中和餐廳裡的行為準則。所有德國人都知道這本書,而且也落實書裡的一些規範。

不論這本社交規範中有沒有提過,這裡有10個標準的德國社交規範是人們無論如何都應該知道的:

 


1.你或是您?
在正式的場合中如果對方明顯較年長或更有威望一點,人們應該對陌生人稱呼您(Sie)。以「你」(du)稱呼對方的話,許多人感覺比較不尊重對方。

2.請安靜!
若他們不是在度假或喝了太多啤酒,德國人一般是保持安靜和相當得體的。說話太大聲是很不禮貌,還會打擾到別人/很吵。

3.請準時!
德國人都很準時。不管是工作上或私人生活,愛遲到的人的生活會很慘。赴重要的約會大部分的人都會提前五分鐘到,不過就算是私人聚會,他們也不會遲到超過15分鐘。

4.女士優先!
如果遇到一群朋友,人們一般會先向女士打招呼,不管認不認識她。這不是用在工作上。職場上打招呼是依照階級。

5.脫下帽子!
可以戴軟便帽或鴨舌帽,不過不要在密閉空間裡。誰要是戴著帽子走進一棟房子就應該盡快把帽子脫下。

6.扶著門 – 不是義務,而是禮貌如果進入一棟建築,而身後還有其他人跟著,人們不應該直接讓門自己關上。為身後的人扶著門在現代是基本的禮儀,就算對方是陌生人。

7.不管是不是在街上、手扶梯上或在河邊 – 德國的用路方向是右邊,連走路也是靠右邊。人們靠右走,好讓其他人能從另一邊通過。一群人佔據一整條街一定會被側目。

8.起身。
一群人開心地坐在一起,有其他人走過來,人們會起身打招呼。這是有禮貌且展現尊重。

9.你是腳踏車嗎?
在德國,交通通行是有明確規定的。道路是給汽車、人行道給行人,而腳踏車道是給腳踏車的。誰在腳踏車道上行走,馬上就會惹他人生氣,還會被腳踏車騎士怒瞪。

10.接電話禮儀。
手機出現以前,電話響起來時,人們不知道誰在電話的另一端。Knigge的社交規範一書中對剛接起電話的答覆有一條清楚的規定:「Hallo?」是很沒禮貌的,因此大部分的德國人尤其在接起話筒時會先報上姓氏。

噢,鋒頭痛了。這麼多規定,還這麼古怪!哎呀,他一定會習慣的啦。在現代Knigge書中還真的有連德國人也覺得奇怪的規定。同時因為這本書是有關風行一時的禮儀,因此被看作有點跟不上時代。

例如最新的版本中還規定…

  • 只准用左手吃麵包。
  • 不准切沙拉。
  • 喝不含酒精的飲料不用乾杯,不過現代的規範更鬆了,因為人們不想把孕婦和禁酒者排除在外。

鋒搖搖頭。諸多規定與政治正確 – 德國人真的很奇怪,他這麼想。
今天時間過得很慢,他學了很多,而且已經累翻了。他幫麗莎和自己各開了一罐啤酒,並乾杯。



「Prost!」鋒對麗莎說。
「啊,鋒!你還沒學到嗎?根據Knigge的書,該說『zum Wohl!』而不是『Prost!』,麗莎笑著說。「此外你在乾杯的時候不該看啤酒,而是看我的眼睛!」

鋒嘆了口氣。德國人及他們的禮節規範,他八成永遠都學不會。

Mike

2015年從柏林搬來台灣,中德雙母語的德文家教老師。創立「DE&Mike」,從教材到課程設計皆親力親為,致力於優化德文線上學習的環境,教育理念著重在「教育學生跳脫課本的舒適圈,勇於開口說德文讓德文融入生活。」 DE&Mike 也創立的自己的部落格和 IG,讓學生們現在日常生活中免不了的滑手機時間也能學習德文。部落格和 IG 內容包含德國的文化分享,和德文的學習小秘訣,非常多元豐富,希望能讓德文更生活化的融入學生們的生活,讓德文不再是大家口中最難學那門語言之一。

Leave a Reply

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.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*